“君子之言,信而有征”。人们乐于和讲信用的君子打交道,金融机构也更愿意和信用良好的企业进行经济来往。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拥有一张信用良好的“征信名片”都有助于获得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目前个人征信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企业征信的概念也在逐渐普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提出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征信监管,推动信用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征信行业主要有三类参与者,一是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代表的信贷征信系统;二是获取个人征信牌照主要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企业,目前只有百行征信、朴道征信两家;三是主要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机构,目前已有136家企业征信机构在人民银行分支行备案。
由于数据采集的敏感性,目前我国仅有2家外商独资企业征信机构,益博睿征信(北京)有限公司即为其中之一。益博睿征信(北京)有限公司是国际征信巨头益博睿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子公司,后者是全球最大的企业和个人征信局,管理着全球超过14亿消费者和1.91亿企业的信用信息。益博睿(EXPN)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英国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的成分股之一,拥有超过125年历史,分支机构遍布43个国家。
但是,征信行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行业,即便是像国际征信巨头益博睿这样的老牌机构在中国开展业务也不可避免要面临“本土化”的问题。面对个人征信牌照难以获批、百余家本土企业征信机构同台竞技的行业格局,一家外资企业征信机构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实现长远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益博睿大中华区及东南亚总裁刘雪斌。
征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机遇期
《21世纪》:如何看待中国征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中国征信行业走向成熟的关键是什么?
刘雪斌: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的征信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年间,中国征信行业从满足商业银行信用查询的基本需要开始,一步步成长壮大,现在已经能够为企业信用评级、个人信用评分等业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征信行业已经步入数字征信时代,相关法律法规推出的速度和密度不断增加,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周期。
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征信行业发挥着防范信用风险、扩大信用交易、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等重要基础作用。未来十年,信用大数据是必然趋势,不同于以往信用数据简单的归集与应用,信用大数据具有自动关联、即时查询、多元化应用等特点。如何完善相关技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让各类经济实体切实享受到数字征信快速发展的红利,获得高效准确的系统化服务是行业共同面对的课题与机遇。
举例来说,征信服务需要在科技化、数字化、精细化方面不断进步,要在数字环境中利用新兴技术连接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从而实现数据决策和智能交互。征信服务机构要不断加强技术能力,将联邦学习、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更多地用于产品中,从而有效满足不同行业的经济主体对于资信评估与决策的需求。
与此同时,我们还观察到,企业对于医疗、科技、金融、制造业等垂直领域的征信业务个性化需求正在不断增多;除了北上广深之外,新一线城市以及更加下沉市场中的商业合作和金融需求也在变得越来越活跃。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的标准模块化服务,推出线上化交付方案,帮助企业及时打通信息沟通的壁垒,更便捷地使用征信服务是征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一些由个人依托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个体商业模式及新兴业态也在不断涌现,如何在资信服务中通过多维数据全面深入地体现这一新变化,可能会成为国内征信行业的新课题。
《21世纪》:作为一家在华展业多年的外资企业征信机构,有哪些独特的心得和体会?近年来的市场环境出现了哪些积极变化?
刘雪斌:作为一家外资机构,我们在中国多年的经营过程中有四大心得体会,一是中国政府对征信行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与果断的执行力,二是中国市场巨大的消费情景和潜力,三是中国经济在内外部冲击下展现出的韧性与稳定,四是在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各行各业对标国际的中国速度。
就征信行业而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和健全征信体系,近年来相继出台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中国在数据安全、信息保护等领域的法律体系建设正在日益完善。法制化、规范化是征信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征信行业和我们自身业务的发展都将受益于上述法律和政策。
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带动全社会信用意识和合规意识持续增强。信用文化在中国不断深入人心,商业信用的道德约束感也在明显增强。我们注意到,企业对于建立健全征信档案并搭建合规体系有了越来越多自发的需求。
纵观其他国家的征信发展路径,大众消费的持续盛行,也会使得信贷需求大幅增长,从而加速征信行业的发展。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2万美元,是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这十年,中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促进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不断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持续激发消费发展新动能,为征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征信赋能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21世纪》: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发文提到银行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征信行业作为银行和小微企业间的信贷桥梁,是否也有相应的政策调整?企业征信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动态?
刘雪斌:今年征信行业在政策端最大的变化是,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在2022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办法》主要是为了满足新时代征信业规范发展的需求,切实保障征信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办法》的出炉标志着中国征信行业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过去违规采集的企业生存空间变小了,合规展业的机构将迎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征信行业鱼龙混杂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变,真正优质的征信机构会在大浪淘沙之后脱颖而出。过去采集不规范、低成本恶性竞争的企业生存空间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合规获取数据的持牌机构展业正在迎来快速机遇期。
征信行业出现的另外一个大趋势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征信领域广泛应用,大量有效“可替代数据”被采集、分析和应用于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征信已突破传统借贷信息共享的范围。同时,金融机构围绕小微企业融资和长尾客户普惠金融服务的征信需求不断提升,对高质量征信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市场恢复期,为了更好地搭建银行和小微企业间的信贷桥梁,企业征信机构可以积极开展“可替代数据”作为解决方案,即采用电信数据、通话记录、社交媒体数据等第三方数据,结合核心数据综合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来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取贷款。
《21世纪》:近年来,中国企业出海的数量大大增加,出海企业的信用服务也开始被市场关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信用服务是如何助力企业出海的?
刘雪斌:出海企业,尤其是出海的中小企业,往往不熟悉海外法律环境与商业惯例,而且由于语言问题或者时差问题等,往往难以核实合作伙伴的身份。国际信用报告可以帮助出海企业评估来自不同国家客户的信用风险,协助客户做出信用决策。这一点也是外资征信机构的优势。外资征信机构可以利用全球化资源提供海外资信报告服务,帮助出海企业克服对海外当地监管政策不熟悉等问题,并协助中国出海企业规避跨境交易风险。线上化企业合规风险管理平台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自身风险排查,足不出户就能查询海外合作伙伴的合规风险。
另外,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数字信用档案也有利于中小企业出海。2021年底,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通过下设的信用服务专业委员会正式发起“中小企业信用守护计划”。该计划是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公益项目,参与计划的机构将在芝麻企业信用建立的立信平台上,帮助中小企业主动管理自己的信用信息,享受因信用带来的权利与便利,这个计划我们也有参与。
外资征信机构除了可以提供海外企业的资信报告,还可以结合海外商业环境的需求和特点,逐步完善国内中小企业的征信档案,为国内中小企业提供英文版信用报告,帮助它们在境外贸易与合作中增强自身优势。因此,在企业征信领域,外资机构仍然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