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三大征信机构之一的益博睿(Experian),总部设于爱尔兰都柏林,其前身是英国零售巨头GUS公司旗下的CCN(诺丁汉商业信用有限公司)。1996年,GUS在CCN的基础上收购了美国TRW以及一些英国征信机构,正式成立了益博睿。2006年10月,益博睿从GUS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司并在伦敦交易所上市。
益博睿早在2005年就进入中国市场,开始进行广泛的业务布局。2007年,益博睿与国内信用解决方案提供商新华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布局企业征信业务,并于2014年全资收购新华信。201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公告,益博睿正式获得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成为唯一一家获得央行企业征信备案的英资独资企业。
益博睿目前在大中华区通过运作企业征信、决策分析、反欺诈和身份认证、数据质量和精准营销四大业务部门来提供服务。企业征信业务主要来自原新华信的业务,主要为企业提供商业资信服务、尽职调查服务、KYC报告等各类征信服务。
在决策分析业务板块,益博睿主要提供风控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标准化的面向贷前、贷中、贷后阶段的决策分析软件产品,以及由数据分析师组成的咨询团队,能够为银行等金融业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风控解决方案。
相比于国内涉足决策分析领域的金融科技服务商,益博睿的一大优势在于解决方案的整体性。益博睿聚焦于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中台产品的需求,推出业务中台产品CrossCore,通过灵活可变的API服务跨越多个系统对工作流程和决策功能进行整合,实现了反欺诈业务的多系统、多策略的统一管理和配置。
另外,益博睿十分重视前沿金融科技对中国金融行业的赋能。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开放银行一直是益博睿重点关注的领域。益博睿认为,开放银行在中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将会通过监管和市场的双轮驱动,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同时,开放银行模式下的数据开放原则,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对数据合规性的监管,都有助于消除金融科技和征信行业中存在的数据壁垒和恶性竞争,从而促进金融科技公司在技术、商业和服务上进行持续创新和良性竞争。
目前,益博睿在大中华区约有200名员工,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家和软件实施工程师,主要的产品交付和服务方式是基于标准化产品的数据建模和驻场服务。
近日,爱分析专访益博睿(Experian)大中华区CEO黄坚,就益博睿在中国的业务发展状况、中国征信市场发展状况,以及各国在开放银行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
益博睿三大优势:整体化解决方案、数据合规性、国际化程度
爱分析:从解决客户需求的角度来看,益博睿有哪些优势?
黄坚:我们的优势首先在于资质以及合规性。近些年国家一直在加强对征信业务的监管,要求征信数据不能乱用。益博睿作为国内外商独资企业中唯一一家获得央行企业征信备案的英资独资企业,不要求持有数据,只采用合规数据,主要做风控模型和技术服务。合规性是我们不可触碰的红线。
另外,我们的优势还在于解决方案的完整性,无论是在企业征信、决策分析,还是反欺诈与身份认证、数据质量和精准营销各个业务板块。现在很多国内企业都在建设中台,其实我们也有类似的产品。比如我们的反欺诈产品分为三类,以前有开户反欺诈、交易反欺诈的产品,现在有一个新产品叫CrossCore,它是一个面向反欺诈和身份认证服务的即插即用平台,可以像插件一样插入到银行的各个系统中,让不同系统共享一些流程配置,实际上充当了一个业务中台的角色。因此,国内银行更倾向于让我们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如果从单点产品的角度看,能提供类似服务的企业很多,但是如果从整体解决方案的角度看,我们的竞争力会非常强,银行也会比较认可。
最后,我们有国际化的优势。我们长期服务于海外市场,也有在中国15年的本土化经验。国内银行对我们十分看重的地方,就在于希望我们能把国外的先进服务经验拿到国内来用。比如,我们在英国有一个很好的服务,叫Proof-ID,使用该服务可以跨境查询个人的消费信用评分,从而能够帮助解决外国人在中国难以申请信用卡的问题。因此,国内银行也期望借助我们的能力,从中国走向世界,做大在海外的生意。
爱分析:益博睿的产品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的过程中,会有哪些与国外不一样的地方?
黄坚:我们在中国的汽车金融领域的决策分析做得非常好,占很大市场份额。由于中国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的特点是以品牌授权的4S店为主,非授权的售后服务商比较少,这一点和西方不太一样,所以我们会专门根据中国的市场特点去制定汽车贷款的评分模型。
另外,在面向小微企业信贷的企业征信、个人的信用卡和额度申请的决策分析,我们在中国做的和国外也不太一样。比如美国有比较成熟的FICO评分体系,但在中国,我们需要采用在中国可以拿到的合法数据,比如央行的数据来做评分模型。针对没有历史数据的小白用户,我们会引入替代数据,所以评分模型又和有历史数据的用户不太一样。
中台化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着力点
爱分析:您前面提到的CrossCore是一个中台产品,那么国内不同类型的银行对中台的需求点主要在什么地方?
黄坚:银行首先要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对中台的需求才会比较明显。另外,不同的银行的业务和客群的重点也不一样,有的擅长做对公业务,有的擅长做对私业务,有的擅长做消费信贷的业务……侧重点都不一样,所以对中台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但是无论是哪类银行,在中台的应用上有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借助于数据挖掘来做深度的客户画像。以我个人的经历来举个例子,现在到年底了,银行都要冲业绩,而从银行给我打的一些营销电话里面,我明显能够感觉他们底层会有一套中台来做用户画像。当然,现在可能都做得深度还不够,比如现在可能还仅仅是通过判断客户的账户余额去推荐产品,但是客户的工资、账户明细都是记录在银行的系统里的,银行如果通过判断客户的钱的去向来增加客户画像的深度,应该会更加有利于增加营销精准度和客户粘性。
爱分析:建设数据中台,对银行IT系统会带来哪些变化?
黄坚:外围的业务流程,比如信用卡、借记卡、房贷等业务部门在营销、风控上面的流程,肯定都会有变化,会被拆分成更多的子系统,变得更加灵活,能够很方便地进行业务创新,从而能够适应更加多变的市场需求。但是,这些不同业务部门的业务系统,最终都会接到银行总账等核心业务系统里,而核心系统是会相对稳定的。
爱分析:从益博睿在中国服务银行的这几年来看,银行现在中台化的趋势明显吗?
黄坚:我觉得还是很明显的。刚才我们提到我们的中台产品CrossCore,我们推出这个产品的出发点,就是看到银行里面采用反欺诈和身份认证服务很多,它们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如果回到开放银行的趋势上,我们还有一类专门做数据治理的产品,主要面向开放银行的多数据源,进行数据集中和目录管理。所以,我们看到银行对中台类的产品的需求非常大。
而且,我们也在实时做出变化,比如三个月前,我们在澳大利亚刚收购一家公司,叫Look Who’s Charging,中文翻译过来就是“看谁在花我的钱”,它主要用来让用户查看自己的银行账户资金的详细去向和用途。比如,我们去看支付宝或者银行的账单,里面经常显示某贸易公司收了我多少钱,但我们却想不起这笔钱的确切用途。如果打电话给银行,让银行帮我查,估计要等两三个星期,这意味着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而有了Look Who’s Charging,我们就可看到每一笔消费的去向。这是开放银行的生态里不可或缺的,可以帮助我们给银行提供更好的服务,收购这家公司加强了我们在中台方面的能力。
人工智能赋能风控与反欺诈,提升银行利润率
爱分析:益博睿在中国市场的产品里面,哪些功能和应用场景可能会用到AI技术?
黄坚:AI在我们产品体系里的主要应用是风控和反欺诈。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现在的欺诈手段层出不穷,只靠人工判断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通过AI的机器学习算法,基于用户过去的行为模式不断学习,从而能够识别出欺诈行为。
我们的反欺诈产品用到了一项国外很先进的AI技术,它可以通过用户行为分析来推测用户身份的合法性。比如,我有一个已经10年没有碰的银行账户,我只知道借记卡ID,但密码已经忘了,我想去查找密码,于是给银行打电话。在传统的密码找回方式下,银行会问我的住址、喜欢的电影等一系列常规性的密码找回问题,但是实际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经常变化,很容易被忘记。但是在这项AI技术下,反欺诈系统只需问用户大量看似随机而不相关的问题,就可以根据行为分析来推测用户身份的合法性。用户通过反欺诈验证后,系统会将ID和密码发送给用户。
另外,手机的普及也为设备指纹等AI反欺诈技术创造了可能性。现在很多金融业务都是通过移动端设备完成的,所以我们的反欺诈产品FraudNet可以通过手机屏幕来捕捉用户的习惯行为,然后通过行为分析来实现反欺诈。这项技术不仅仅能够用在金融领域。以某品牌鞋商作为场景举例,他们在推出限量鞋的时候,黄牛经常通过大量设备来抢鞋,给普通消费者造成了极差的体验。于是,他们也可以采用我们的设备指纹技术,通过从用户操作设备的行为中分析出哪些设备是由同一个人操作的,从而有效抵御黄牛的囤货行为。
爱分析:设备指纹的生成过程中,是不会涉及到用户个人的隐私数据吗?
黄坚:肯定不会,因为我们的产品是满足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简称GDPR)这个史上最严的个人隐私法案的要求的。
爱分析:这两年使得银行更加关注风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黄坚:首先一个因素是经济环境的影响。前几年银行在开拓市场的时候,更加关注业务量的上升,关注怎么引流。但现在经济的大环境转冷,迫使银行更关注利润率,因此对风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以前AI更多的是集中在贷前、贷中阶段,通过决策引擎来计算给用户的信用卡额度。但是现在,贷后的AI需求在不断增加,催生了智能催收、催收预警等需求
第二个是国家政策的影响。原来银行只关注大型企业和消费者的信贷需求,对于小微企业一直关注不多,使得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题。目前国家正在提倡普惠金融,要求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这就对银行原有的信用体系提出了挑战,因为小微企业在央行的信用记录几乎是空白,哪怕是税收数据都是不完整的。而我们益博睿既做企业征信,又做决策分析,有比较完善的模型积累。如果能够引入租赁费用、水电煤费用、个人交易记录等替代数据,进一步形成评分模型,就能够为小微企业的贷款提供良好的帮助。
各国开放银行发展路径各异,根本目的是促进金融创新
爱分析:我们之前了解到,开放银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不同的发展路径,比如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开放银行主要是从政策监管层面去推动的,但在美国的情况好像不太一样。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您了解的开放银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发展情况吗?
黄坚:确实是这样,欧洲的开放银行主要是从监管的层面来驱动的。比如,欧盟的PSD2(支付服务指令)要求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必须通过API接口向第三方企业开放客户账户信息,同时通过客户身份验证(SCA)加强对客户隐私的保护。益博睿本身就是一家英国公司,也拿到了欧盟的牌照,可以提供PSD2的服务。
再比如,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设立的开放银行实施主体(OBIE)要求英国九大银行推出其开放银行计划。英国的监管沙盒也走在全世界最前面,已经向金融科技公司开放了好几轮的申请,益博睿在第二轮的时候就参与了进去,另外它最新一轮的申请已经对全球开放。
在欧盟以外的其他国家就不太一样,比如美国的监管体系相对比较成熟,主要是靠市场化的力量来驱动开放银行。
在亚太区,澳大利亚一直走在最前面,它是靠政府和市场双驱动。在新加坡,政府也开始逐渐推动开放银行,比如前段时间在新加坡有个金融科技周,东盟金融创新网络(AFIN)推出了面向金融机构的全球金融市场与沙盒平台——APIX平台,这是全球首个跨境开放架构平台,很明显是由政府来推动的。
香港作为亚太地区三大比较成熟的金融市场(澳大利亚、香港、新加坡)之一,香港金融管理局也在摸索开放银行的发展路径。但是由于政府不想去过多干预金融行业,开放银行在香港的进度相对就比较慢。
所以,基本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在开放银行的发展路径上都是不同的,但是开放银行仍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爱分析:您觉得开放银行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黄坚:我觉得开放银行的驱动力,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开放银行的核心驱动力是通过服务的场景化来导流,比如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开放API接口,让它们可以在钱包里直接用客户的银行账户付钱。
但是在一些发达国家,银行核心驱动力是创新。开放银行通过给包括各类小微企业、普通消费者等各类客户提供更多、更灵活的金融服务的选择,同时引入更多的金融科技公司来增加竞争,最终促使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去不断地创新。另外,为了保证客户的数据隐私,开放银行还要求客户数据必须经由客户本人授权,金融科技公司才能去使用。
爱分析:所以这就是说,中国的开放银行与欧洲等地的开放银行相比,在发展路径上的可比性不是很高?
黄坚:肯定会是不一样的路径。首先这是由不同国家的金融体系决定的。中国的金融体系比较复杂,银行数量非常多。而像英国只有九大金融集团,把它下面的金融机构算进去也只有16个。所以中国的金融主体的数量是远远超过英国的。
还有一个因素是政策。目前,中国关于开放银行的政策尚未落地,比如金融科技公司怎么去拿牌照,监管部门如何去监管等,尚在摸索之中。
但是,我相信以我们的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的先进程度,我们在开放银行上很有可能以一个独特的方式实现弯道超车。
爱分析:所以您认为中国在推进开放银行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难点?
黄坚:第一个难点是如何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和监管标准。开放银行的底层技术是Open API,它本身不是一个新技术,没有什么难度,难的是如何制定标准。而我觉得这会是监管和市场双轮驱动的事情,监管部门应当看到市场有这个需求,同时市场也希望监管部门出来管这个事情。不然的话,单纯的市场驱动,数据开放马上就变成一个不合法的行为。但是如果单纯靠监管来强制,中国市场又这么大,一刀切的效果也不会好。所以我觉得会是监管和市场双驱动的模式。
开放银行的另一个难点,是开放银行会迫使银行改变原有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而银行的组织架构是不是能够支持这种改变。比如有了那么多共享数据之后,银行怎么基于这些去实现客户洞察KYC,去增强用户粘性,实现服务的高度客制化,里面有很多想象空间,但对银行原有的组织架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爱分析:您觉得在开放银行当中,哪一类数据会比较容易被开放?
黄坚:按照国外的标准,数据开放一般主要分四个阶段,分别是产品的开放、开户业务的开放、账户信息的开放、交易信息的开放。
在欧盟的PSD2法案里,金融服务角色包括AISP(账户信息服务提供商)、PISP(支付启动服务提供商)等几类,益博睿拿到的牌照是AISP的牌照。在英国,要成为AISP和PISP,必须要向FCA(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提出申请,并接受其监管。
我们在国外收购了一些做金融产品比较的公司,他们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个更适合的产品方案,第一步首先就是银行要有线上服务,第二步就是平台可以帮助用户去银行开户,后面才会一步步涉及到账户信息和线上交易。
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开放银行也基本上是开放这四类数据,当然国内银行的API场景化可能一步就会走到线上交易。
爱分析:根据我们之前的一些调研来看,到明年,在很多国内银行的业务规划里,开放银行仍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从您接触的客户来看,大概是怎么样的?
黄坚:通过与一些银行客户,以及一些有合作关系的金融科技公司的接触来看,我觉得金融科技公司更想创新,希望通过创新来杀开一条血路,所以对开放银行的热情会比较高。
而对银行来说,开放银行确实不是排在第一位的事情。但是,银行仍然会非常关心金融科技公司到底在干什么,担心他们会威胁到自己现有的客户存量。所以,很多银行或多或少也有研发团队在探索开放银行这个事情,像浦发银行就比较早。
但是,我觉得开放银行的创新是一件迟早的事情,只不过国内银行目前更多的还是基于原有业务的场景化进行创新。
合规数据共享塑造公平环境,创新是征信行业核心竞争力
爱分析:现在的美国市场中,决策分析公司的市场集中度虽然没有征信局这么高,但相对还是比较集中的,可能比较出名的也只有十几家。但在国内的话,做决策分析的公司可能有三四十家的样子,这会长期是中国市场的一个特色吗?
黄坚:我觉得大浪淘沙,最后能生存下来的,还会是头部那几家。其实银行也给过我们反馈,表示本土厂商做的确实没有我们好,而且普遍在数据合规性、经营安全性上缺乏保障。银行本身要的就是一个风控产品,绝对不会为了降低一些成本而去增加风险,所以银行还是会更多地使用几家头部公司的解决方案。
爱分析:国内有一点其实不太一样,就是底层的数据集中度其实没有那么高。国内很多做决策分析的服务商,本质上是根据自己的独有数据来做的。所以您觉得在今后中国的决策分析市场中,底层数据会不会更加集中?
黄坚:我觉得会集中,因为国家现在也在加强对数据隐私的监管,让银行的征信数据都集中到央行,让互联网金融的征信数据都集中到百行征信,最终只有央行和百行是合法的征信数据源,这样就能为我们这些服务提供商搭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我们希望的竞争,是大家在创新能力、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上去竞争,而不是拿数据的独占性去竞争。开放银行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合规的数据充分共享,数据不再是门槛。所以市场越合规,对我们就越有利。
爱分析:未来益博睿在中国区的战略是怎样的?
黄坚:我觉得小微金融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方向。我们在印度、巴西做小微企业征信都做得很好,在英国也做得非常先进,在这些地方,我们会对小微企业进行用户教育,告诉他们信用的重要性,教育他们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信用,从而能够贷到款。因此,我们希望能把我们在其他国家推进小微金融的一些方法论应用到中国来
另外,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不可能是拿了一大笔风投,然后通过砸钱来快速成长,而是更加健康地成长。因此,我们未来会与政府、银行一起来培育征信市场,打造生态圈。我们知道中国金融市场的潜力很大,但是需要有耐心
爱分析:推进小微金融的最大的难题在哪?
黄坚:征信数据肯定是小微金融最大的难题,因为很多小白用户在央行没有记录。所以我们正在尝试将我们在其他国家应用的可替代数据模型,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应用场景来进行客制化。
同时,我们还在寻找合规数据源的合作伙伴。比如,现在银行已经被允许和税务局进行对接,那么如果我们提供给银行的解决方案能够接入合规的税务数据,那么通过税务数据就可以做一个更为成熟的信用评分模型。再比如,国家电网拿到了征信牌照,所以我们也可能与国家电网进行合作,根据电力数据来提升评分模型。如果我们把这些碎片化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可能就能推出一个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另外,对小微企业的教育同样非常关键。我们在英国有个网站,能够让小微企业来查自己的信用记录。如果信用不好,那么我们还会告诉用户如何提升自己的信用评分,从而顺利贷到款。
爱分析:我们之前了解到,在国外的业务中,企业数据其实是很难直接服务于银行的贷款流程的,益博睿在印度、巴西是怎么解决的呢?
黄坚:我们的企业征信业务提供商业资信、尽职调查、KYC等报告。
如果要直接服务于银行的贷款流程,都是需要和银行来一起合作,让银行到央行去查企业征信数据,然后借助我们的评分模型来为贷款业务提供服务。但是对于小微企业,往往在央行没有征信数据,那么我们就只能寻找替代数据。
爱分析:在全球市场中,金融机构只是益博睿的一部分客群构成,还有很多非金融领域的客户。在中国市场,益博睿会去拓展非金融领域的客户吗?
黄坚:房地产、汽车、医疗保健确实是我们在美国比较重要的三个非金融领域。但在中国,房地产、医疗都是比较强监管的领域。益博睿现有客户包括中国十大银行,以及来自电商、零售、技术、汽车、酒店、媒体、电信、金融、支付和公共部门等领域的领军企业。益博睿在中国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商用信息服务提供商,在华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80%在使用益博睿企业征信的不同产品和服务。